我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了90%,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可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在此之前的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4〕31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等多项举措,促进创业投资发展,以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业投资或者说风险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耐心资本。保险、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决定》和《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精神的指引,与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密切配合,扮演好投资、信贷、中介、服务等多重角色,充分发挥好金融机构的创业投资“加速器”作用,加速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
创业投资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调整期
创业投资是股权投资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对初创公司或早期成长阶段公司的股权投资。这些公司通常具有高度的增长潜力,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创业投资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公司成长并在未来实现资本增值。
从现实情况看,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代表的股权投资是推动我国创新型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力量,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投融资方式,在科技金融体系中承担着“先锋队”的角色,而创业投资则在“先锋队”中承担着“敢死队”的角色。相较于天使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应当说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一是从投资对象看,通常是初创或早期发展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还没有盈利的历史记录。二是从投资目标看,寻求资本增值,通常通过公司未来的成功退出(例如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被收购或企业出售)来实现。三是从风险程度看,相对于天使投资阶段的萌芽企业以及相对于私募股权投资阶段的成熟企业的股权投资而言,创业投资的风险更高,因为烧的钱更多,但却需要花费更加艰苦的努力才能爬出“死亡谷”,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四是从投资期限看,通常较长,因为创业公司从成立到实现盈利和退出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是7至10年)。五是从增值服务看,除了资金支持,创业投资者还需要提供管理经验、业务网络等“陪伴”式增值服务帮助公司成长。正是因为创业投资是处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最核心投资阶段,所以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长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视角而言,创投行业以及创投市场的兴衰直接牵动着我国科技产业发展质量的高低。
纵观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的创投市场正处于一个深度的战略调整期。2023年以来,面对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叠加募资难、退出难、优质项目稀缺等问题,使得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都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根据2024年5月28日《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2024)》显示,在募资端方面,2023年中国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共计8322只,同比下降4.7%,基金数量再度走低但降幅有所减小。在投资端方面,2023年国内创投市场共计披露8534起投融资事件,较2022年减少了12%;共计融资金额1675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8%。进入2024年之后,创投市场更是呈现如下几种现象,即创投队伍缩小、市场由以前的“项目找资金”转变为“资金找项目”、创投“缺长钱”“无米下锅”、耐心资本“梗阻”难题待解、创业企业频频被要求回购等。就在这个关键时期,《政策措施》的出台并实施,对于创投机构加速度过这个战略调整期起到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作用。值得重点提及的是,在创投市场正处于战略调整期,地方国资背景机构的直接投资活跃度却在逆势攀升。今年8月15日,创投数据服务商 it 桔子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城市国资投资活跃指数榜》。从榜单公布的情况看,深圳、苏州、上海、合肥和北京作为前五名,是地方国资中的第一梯队。深圳名列第一是实至名归。目前深圳市地方国资是全国各城市中最活跃的一股力量代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资机构有深圳市政府出资设立的老牌投资机构深创投,深投控和深投控旗下的深圳高新投。排在第四位的合肥更是值得一提。近年来,合肥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在市级层面已经打造了以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为矩阵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支持。
对于未来创投市场的投资赛道及投资趋向,第一,硬科技相关赛道与国家战略相符,创投机构会继续关注,但是或会进一步分化出更多过往未知的细分赛道,特别是《决定》提出有关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将是创投市场的主要关注点。第二,虽然行业中不断有言论在揣测人工智能(ai)的泡沫,但仍有创投机构选择全方位人工智能(all in ai),支持企业通过ai 的方式,积极拓展更多的业务方向,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第三,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医疗健康仍旧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领域。当前,医疗改革等因素带来的是短期阵痛,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特别是智慧医疗行业更是前景可观,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智能化。为此,下一步,赛道的投资需引起创投机构的高度重视。第四,近期高热的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赛道,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和支持,但尚处在发展初期,其商业化、安全化、规范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适合耐心资本做长期投资。未来低空经济作为最火热的产业赛道之一,将拥有万亿元市场空间,投资前景十分广阔。第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海”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有序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引导和规范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期待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创投市场能够快速步入健康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融机构要扮好创业投资“加速器”角色
(一)银行机构要扮演好科技信贷供给者角色。我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了90%,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可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按照传统思维模式,科技型企业的确与传统企业不同,其在初创期的研发投入较多,技术突破及应用、盈利的不确定性较高,而传统的银行信用评价模式以精细的财务数据为主,难以匹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模式,也难以精准评价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前景。出于风险管控考虑,在没有其他风险缓释机制的情况下,多数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意愿不太强烈。但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做好科技金融等大文章的政策精神,又对银行机构的科技信贷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如何引导银行机构的科技信贷资金有针对性地流向初期科技型企业,扶持有创业精神、有技术转化能力的青年创业成功,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旨在鼓励银行机构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综合运用企业创新积分等多方信息,开发风险分担与补偿类贷款,努力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规范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独立有效开展信贷评审和风险管理,探索“贷款 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结合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扩大生产需要,加大项目贷款投放;同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银行机构加大科技型企业研发贷款支持,结合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情况,开展贷款审查和管理,合理确定贷款方式、额度和期限;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先行先试,稳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内部评估,科学应用评估规则和标准,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办理效率。新推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要求,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加强合作,开展“贷款 外部直投”等业务;研究完善并购贷款适用范围、期限、出资比例等政策规定,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
(二)保险机构要扮演好长期资金投资者角色。创业投资需要耐心资本,即以中长期的投资为主,坚持价值投资与责任投资,不以短期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资本。一直以来,创业投资都是由创投资本担任主投资商,形成科技创新的先导支持力量。不过,2023年以来,面对创投行业步入战略调整期和科技型企业资金瓶颈仍比较严重这一突出矛盾,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创业投资活动,做好科技创新路上的“加速器”。因为保险资金具有体量大、期限长的特点,特别适合做长期投资。因此,为鼓励保险资金进行长期投资,早在去年10月底,财政部就出台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在资金投向方面,《通知》规定,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坚持审慎、安全、增值的原则,根据保险资金长期属性,平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优化资产配置,保险资金要投向风险可控、收益稳健、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的资产;在加强长周期考核方面,《通知》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 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保险资金可投资科技型企业和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推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今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保险资金等开展长期投资。同月印发的《政策措施》也要求,支持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好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穿透后底层资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底层资产风险因子适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相关要求。目前,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比例,支持保险公司投资,鼓励更多的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创业投资基金的配置力度,积极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在上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下,社保基金重磅发声,将加大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的长期股权投资力度的同时,保险资金活水也正加速流向股权投资市场,保险资金在一级市场布局活跃度正在不断提升。
(三)信托机构要扮演好科技信托服务者角色。信托作为我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眼下正紧密围绕科技强国战略积极转型,在经营战略、业务方向、产品设计、服务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不断探索科技信托新模式。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书面问卷调研,目前部分信托公司已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化工原料机加工、互联网等领域探索股权投资业务,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满足了标的企业融资需求。下一步,大力发展科技信托,关键在于多措并举提升信托服务科技创新的“含金量”,尊重科技产业和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全生命周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配置战略资源,制定布局新产业信托的投向路线图和业务转型实施规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信托工具和服务,贯通覆盖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有效金融供给;要做深做优科技型企业直接投资和产业基金,建立专业化的股权投资平台和管理团队,积极布局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产业赛道。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2-2023)》统计,信托公司主动在智能驾驶、光通信、半导体关键设备、电子及航空高端特种材料、工业软件开发等突破我国科技创新“卡脖子”领域持续提供金融支持和信托服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实践,不断提升“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能力;还要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领先企业,积极开展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综合债销、资产证券化等信托金融服务;此外,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信托、数据信托等创新业务。知识产权信托、数据信托等也是信托服务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业务。就知识产权信托而言,针对知识产权中丰富的财产权形态,信托公司可根据权利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安排差异化的金融工具,提供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证券化、股债联动等多种资产管理形式;对于数据信托,信托公司应积极探索“数据信托即服务”的业务场景,将数据资产作为信托财产和服务标的的商业模式创新。
(四)券商机构要扮演好资本市场中介者角色。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券商在提供专业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比如证券保荐承销、资产管理、做市商、并购重组以及在跨境投资、财务顾问、研究咨询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万得(wind)数据显示,按照上市日计算,2023年全年,43家券商参与保荐2023年1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ipo发行,其中,部分企业由两家券商联合保荐承销。2023年前10名券商合计承销数量达87只,占到了总承销数量的63.5%,合计承销金额达795.81亿元,占到总承销金额的70%。接下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的深入实施以及最近司法部会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起草的《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的发布,券商机构的资本市场中介者角色需要进一步规范,主要是需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能力。第一,新“国九条”提出“推动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联合打击力度”,这将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环境,打造严监管的资本市场环境,使得那些专业、合规的头部券商更有望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第二,应逐步回归价值发现本源。作为保荐机构,券商要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不断提升保荐工作质量,在尽职调查、履行保荐职责的过程中,确保企业的科创属性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把真正“硬科技”企业筛选出来,积极引导资本流向“硬科技”企业,还要为资本市场“守好门”,把问题企业挡在市场门外;作为投资银行,要努力打造大投行业务体系,成为价值发现者,不断提升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能力,为资本市场源源不断引入优质的证券化资产,为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持续动力。第三,应充分发挥券商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研究的优势,探索开展科技金融相关理论研究、经验总结、行业深耕、专业培训以及成果推广等工作,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帮助其了解资本市场最新监管政策、市场动态等,提升资本运作的意识和能力。第四,券商应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领域展业效能,最大程度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要以核心业务端到端场景为切入点,推动财富管理领域业务全面实现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线上线下联合运营体系,全面提升零售经纪、产品销售及投顾业务竞争力,强化公司客户经营能力,实现客户价值稳步提升。
(作者 王勇 为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ag凯发的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